您现在的位置是:热点 >>正文
我国科研人员成功研制新一代脑机接口功能电极
热点571人已围观
简介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获悉,该研究院联合东华大学科研团队,历经5年多协同攻关,成功研发出如头发丝般纤细、柔软可拉伸、可自由驱动的神经纤维电极“神经蠕虫”NeuroWorm)。这项技术标 ...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获悉,国科功研该研究院联合东华大学科研团队,研人员成历经5年多协同攻关,制新忻州市某某涂装工程培训中心成功研发出如头发丝般纤细、代脑柔软可拉伸、机接极可自由驱动的口功神经纤维电极“神经蠕虫”(NeuroWorm)。这项技术标志着生物电子接口(脑机接口、国科功研人机接口)从静态走向动态、研人员成从被动记录走向主动智能探测的制新忻州市某某涂装工程培训中心范式转变。该研究成果北京时间9月17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代脑
△“神经蠕虫”的制备方法及实物图据了解,在脑机接口等神经接口系统中,口功电极是国科功研连接电子设备和生物神经系统的核心界面传感器,是研人员成脑机接口中“接口”的核心所在。然而,制新当前植入式电极均为“静态”的,植入后只能固定位置、局限采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脑机接口的应用和未来发展。
研究团队受蚯蚓在土壤中灵活运动和分段感知能力的启发,通过精巧的电极结构设计和卷曲技术,将制备在超薄柔性聚合物上的二维电极阵列卷曲成一根直径仅约200微米的纤维。这根纤细的神经纤维电极沿轴向集成了多达60个独立的生物电信号采集通道。研究人员在纤维头部嵌入了一个微小的磁控单元,使得植入后的“神经蠕虫”能够在外部磁场的引导下,在脑组织或肌肉上等软组织中主动前行、转向,精准抵达目标区域进行动态监测。
这项技术为解决长期临床植入难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医生未来或许无需再为电极的轻微错位或目标漂移而烦恼,有望通过无创的体外磁控实现体内设备的精准复位。另外,该技术也为未来生物电子设备走向主动化、智能化奠定了基础。
(总台央视记者 帅俊全 褚尔嘉)
Tags:
相关文章
瑞典耶夫勒市发生枪击事件 多人受伤
热点当地时间10月25日20时,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西北部164公里的耶夫勒市一处居民区发生枪击事件。警方称,事件已致数人受伤。当地警方目前正在开展调查行动。总台记者 郝晓丽) ...
【热点】
阅读更多联合国:全球人口本世纪80年代将达103亿峰值
热点[联合国:#全球人口本世纪80年代将达103亿峰值#]#全球人口将在本世纪80年代达峰值#当地时间7月11日,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经社部)发布《世界人口展望2024》报告。报告预测,全球人口将在 ...
【热点】
阅读更多一个全勤上班的中年公务员在周末招摇撞骗
热点2022年11月,锦州市林草局官网《锦州市林草局为企业办实事》的文章配图,右一为魏新河锦州市林草局)一个幽灵大学的幽灵教授,在各种学术会议和论坛之间徘徊——魏新河的身份确认是伪造的,给学术会议投稿的论 ...
【热点】
阅读更多